外耳道炎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中国资产将迎系统性重估对话国海富兰克林 [复制链接]

1#

在公募基金行业,基金经理出身的总经理不多,而在任职总经理后仍然坚持担任基金经理的,全市场屈指可数,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徐荔蓉便是其中之一。

今年6月,徐荔蓉正式任职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总经理一职,与此同时,他还同时管理着5只基金,是市场上一位颇有口碑的基金经理。据Wind数据统计,任职基金经理15年,徐荔蓉凭着超过16%的复合年化回报,长期位居十年以上“长跑基金经理”前十。

对于是否会在升任总经理后陆续卸任基金经理,他在采访中坚定地表示,“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是继续深耕投资方向,做一些短期困难但长期正确的事情。”

什么才是长期正确的事情?徐荔蓉认为,从基金经理层面来说,就是继续专注于投资,为持有人赚取比较合理的风险调整后收益;而从公司总经理的层面,他希望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成为一家能够持续为持有人盈利的,且比较受人尊敬的公司。

回顾徐荔蓉的职业生涯,他从年开始进入资本市场,一步步从基金经理做到了研究总监、投资总监、副总经理,再到总经理。25年的从业经历,变的是职位,是更多的责任和担当,而不变的,则是25年如一日对投资的专注。

选股标准与自我要求

从投资框架来看,徐荔蓉是一位典型的自下而上选股型选手,在他的选股标准中,管理层才能占第一大权重,这和业内同行通常把估值、成长性、护城河等作为第一标准的做法截然不同。

而对于企业管理层的评价,徐荔蓉的第一条是“专注”。他解释道,“经营企业和我们做投资是一样的,有太多的诱惑,太多赚快钱的机会,我希望我选择的企业管理层,是专注在这个行业里的。”

他举例,自己曾在几年前投过一家心脏方面的医疗器械企业,从盈利的角度来说,这家企业做的非常成功,如果能专注于心脑血管领域,从支架到球囊,然后再到相关药物,这将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投资标的。但在去年,他决定把这家公司抛掉,主要原因便是在支架、球囊先后集采后,公司开始陆续任命多位副总经理、开设多家子公司,寻找其他赚钱机会,管理层已经不再专注于主业。

这种对专注相对严苛的要求,不仅体现在徐荔蓉的选股标准上,也深刻地烙印在他的自我要求上。

从公开履历来看,徐荔蓉从年开始在某央企做股票投资工作,自此便开始25年如一日地站在投资一线。他在采访中表示,自己的职业生涯主要有两次大的变化,一次是在年进入公募行业,开始追求做更专注、专业的投资;另一次是在年前后考取CFA并先后加入了两家合资基金公司,对海外成熟市场的投资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,逐渐形成了“本土智慧+全球视野”的优势。而即使在升任总经理后,他仍然坚持管理自己的基金,继续深耕投资。

可以说,徐荔蓉职业选择的每一步都在努力地精进投资。“大的方向上来说,就是希望自己更专业、更专注。当然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比较喜欢投资,虽然天天‘受虐’,但是比较有乐趣,我就希望自己能专注于投资上,这和我选择专注的企业家是一个道理。”徐荔蓉表示。

弱化赛道,公司成长性比行业景气度更重要

除了管理层,徐荔蓉选股的第二条标准是公司的成长天花板。但他也特意强调,要避免通过行业景气度来判断公司天花板,弱化赛道投资概念。

徐荔蓉表示,赛道投资原本是从一级市场股权投资(PE)借鉴过来的一种投资方式,本质上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,但到了二级市场上后却有些变形,大多数的赛道投资者实际上只是趋势交易者。赛道投资的优点是比较简单、复用性强,对行业的研究与理解可以做得很深,但缺点是人不可能拥有上帝视角,存在系统性风险。比如教育行业,曾经的优质赛道几乎在一夜之间反转。

因此,他认为,相比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